英国教育家眼里,孩子的自然教育什么样?
赫伯特·斯宾塞
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1820-1903)
很多有益的事情都开始于一个偶然的想法,而最终却变成了必然的结果。转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否把最初的美好愿望变成了一项可行的计划。
比如,有人发现体育锻炼对身体有好处,便开始制定健身计划,安排每天散步、跑步、晨练的时间;有人偶尔品尝到了一串美味的樱桃,马上就把樱桃树苗栽种在了庭院里,然后浇水、施肥、修枝,直到樱桃树上挂满了果子。
其实,对孩子的自然教育也应如此。令人庆幸的是,这种教育的教具和课堂随处可见。最重要的是把每一次偶然的与自然相遇做成一份可行的计划,并坚持实施下去。
我对小斯宾塞的自然教育是这样安排的:
一、0-3岁
这个阶段是孩子对世界产生最初印象的时候,他无法进行分类、定性,而是完全凭感觉来了解这个世界,也很容易把这种感受与生命复杂的发育过程联系在一起。
这是确定孩子“根性”的最佳时机,父母应该多带孩子到风景秀美的地方走走,多让孩子感受早晨的日出和晨露、夜晚的月光和星空。环境的清浊、视野的宽窄都将会影响孩子最初的性格。
由于孩子天性爱玩,所以面对自然环境,孩子也许只会想玩。不过,我们不必担忧,也不必过多干涉。毕竟,这是孩子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
有时候,成人会忽略大自然的和谐和律动的节奏,但是孩子却喜欢关注它们。很多孩子不喜欢待在家里,而是想方设法让父母带着他到外面去玩。所以,父母不要让孩子错过大自然更替变化中的每一个良辰美景。这些对孩子的心性成长都是有良好影响的。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对大自然的感受是模糊而强烈的,他不仅会呼吸大自然清新的空气,还会用他清澈的眼睛和纯洁的心灵去观察这个世界。
孩子就像一个灵敏的测量计,可以敏感地辨别出什么环境对他有利,什么环境对他不利。当孩子来到环境和空气都很好的地方时,色彩、声音都很丰富的地方,他就会从烦躁中安静下来,从沉闷中兴奋起来。
关于自然环境对孩子日后性格和心性的影响,尽管到现在还没有得出什么定论,但是结果却是显而易见的,好的环境能让孩子性格温顺而富有同情心,而坏的环境却会让孩子变得暴躁、易怒、沮丧,甚至让他对很多事情都缺乏勇气和信心。
二、3-6岁
这是自然环境对孩子性格、智力影响的第二个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有了初步的分辨能力,开始注意自然界中各种东西的功能和变化。孩子会把所见所闻的事物存留在思维、记忆中,这些印象或深刻,或漂浮,或令人身心愉悦,或令人心生烦恼。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判断力较弱,很可能把一些恶劣的环境当成“好环境”,把一些恶劣的事物当成最初的“玩伴”,并融入其中,甚至染上一些在他看来是有趣的但是在成人看来是有害的习惯。
不管父母是贫穷还是富有,是空闲还是忙碌,大自然这位老师对孩子来说永远都是公平的。父母对孩子的自然教育应该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可以先给孩子讲述一些自然万物的功能、特点、变化和相互关系。
三、6-12岁
在这个阶段,孩子已经开始上学,可以从书本和课堂上学到关于自然界的知识,同时他也开始拥有新的社会关系,如老师、同学等,并面临新的冲突,如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等。
当孩子的情绪有所起伏的时候,大自然除了充当一般求知的对象之外,还可以充当规律的导师,心情的调节师、暗示者的角色。
在此阶段,孩子拥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分析不同事物。但是对于美感来说,分析又是没有用的。因为美观是一种直观的感受,一些植物学家、动物学家虽然研究动植物,但是却丧失了对动、植物的美感。事实上,美感和神秘感常常是启发人的悟性、灵感的必要条件。
因此,在此期间,我们除了让孩子继续做自然笔记之外,还应该让他学会与大自然交流,学会从其中获得启示。?我建议父母可以制定一份这样的计划:
计划
1. 给孩子一个不易破损的笔记本,和他一起记录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现象,鼓励他做自然笔记。
2. 每周抽出一个晚上的时间,给孩子讲一讲自然界某一事物的特点和变化。
3. 每月带孩子去附近的花园或田野,山川或河流,并一起野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