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成为保护动物之前,遭到了哪些杀戮
大熊猫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动物,身体肥硕,身上黑白相间,还有两个“黑眼圈”,让人一眼看去,就会产生喜爱之情。不过大熊猫的最可爱之处还不只是外形,它那内八字慢吞吞的行走方式,以及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的睡觉方式,都让人觉得非常喜爱。
大熊猫的这种外貌和生活方式都和生存环境有着很大的关联。据动物学家的研究发现,大熊猫最初并不是黑白两色,而是通体洁白,和雪的颜色一样。这是因为大熊猫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八百多万年。
八百万年的地球正处于中新世晚期,地球上的温度很低,几乎一半的地区覆盖着白雪。在白雪皑皑的世界,太阳的光照很容易伤害动物们的眼睛,所以经过不断的进化,大熊猫的皮毛逐渐有了黑色,眼睛周围也变成了黑色皮毛,这样就可以防止太阳光直射眼睛,起到了对眼睛的保护作用。
而且在当时,大熊猫的动作也不是现在这般慢吞吞,而是比较的雷厉风行,因为在温度很低的环境,食物也会相应的短缺,为了找到食物继续生存,大熊猫必须勤劳,当时的环境不会允许大熊猫出现这种慢吞吞的生活方式。这就是达芬奇进化论的道理,适者生存,大熊猫能够克服早期地球的恶劣环境,就足以说明大熊猫并非是脆弱的物种。
我国的上古传说也有关于大熊猫的内容,话说上古时期,蚩尤大战黄帝,骑得就是大熊猫。所以很多人怀疑,蚩尤骑着这种动作慢吞吞的萌物,能打仗吗?难怪蚩尤会败给黄帝。但反过来一想,就不难发现,如果大熊猫当年就是动作慢吞吞,蚩尤怎么会骑这种动物打仗,所以通过反向证明,也可以看出,当时的大熊猫必然是一种行动快速,而且凶猛的物种。而现在的大熊猫之所以变成圆滚滚,胖嘟嘟,慢吞吞的样子,主要是因为地球环境的改善。
大熊猫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包括岷山、邛崃山、凉山、大相岭、小相岭及秦岭等几大山系,横跨川、陕、甘3省的45个县市,栖息地面积达两万平方公里以上。这些地区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随着地球环境的改善,这些地区逐渐成为了森林茂盛,气温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和水源都非常充足的地区。
优越的环境,充足的食物,再加上没有天敌,大熊猫也就没必要行动很快,久而久之,便养成了慢吞吞的生活方式。但即便如此,大熊猫仍是比较凶猛的,只不过因为外貌过于可爱,人们忽略了它凶猛的一面。还有说大熊猫没有天敌,也只是没有动物界的天敌,而人类其实也是大熊猫的天敌。
如果人类和大熊猫一对一,可能不是大熊猫的对手,但人类擅长群体协作,因此很多大型猛兽都败在了人类之手。大熊猫自然也不会是人类的对手,特别是近代以来,武器的更新,使人类捕捉猎杀动物更加轻松。比如当年英王乔治五世造访英属印度,顺便到印度各地打猎,11天行程整整打死了39只孟加拉虎。由此可见,即使食物链顶端的动物,也禁不住人类的猎杀。而大熊猫也是如此,虽然没有动物天敌,但在成为保护动物之前,也遭到了人类的杀戮。那么大熊猫遭到了哪些杀戮呢?
大熊猫主要生活在深山地区,在没有成为保护动物之前,虽然数量较少,但在当地的猎户眼中,也只是普通动物,因此肯定会遭到当地猎户的猎杀。特别是清朝以前,当地人见惯了大熊猫,根本不会觉得这种动物有多么稀有,但事实上,大熊猫只分布在我国境内,在1869年之前,世界其他地区都不知道大熊猫这一物种。
真正把大熊猫公之于众的人,是一个法国的传教士,他名叫阿尔芒·戴维德,于1862年来到中国。在中国居住期间,他听闻四川一带有很多外界尚未知晓的珍稀物种,于是便从上海来到了四川。
几天后,猎人们送来了第一只很小的“大熊猫”,遗憾的是,为了便于携带,猎人们已经杀死了它。戴维德不满意,再次雇人寻找,捉到了一只活的大熊猫。戴维德最早将它称为“黑白熊”,试图将它带到法国,结果还没有回到成都,这只大熊猫就已经奄奄一息,很快死去。戴维德于是将其做成了标本,带到了法国,一下轰动了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