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研究蝙蝠的四川动物学家:该如何与蝙蝠相
四川日报
前不久,有科研人员发文怀疑蝙蝠极有可能是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宿主。一时间,不少人谈“蝠”色变。蝙蝠是不是真如网文所描述的那样可怕?该怎样与它和平相处?记者采访了四川专门研究蝙蝠的动物学家、绵阳师范学院教授石红艳,让我们一起更科学地认识蝙蝠。
川报公开课
蝙蝠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
从学生时代到现在,石红艳接触蝙蝠的时间超过20年。她告诉记者,蝙蝠在大众眼里是可怕的,但在她眼里却是可爱的小精灵。“蝙蝠虽然长相凶恶,其实是一种很温驯的动物,一般情况下不会攻击人。”
石红艳说,蝙蝠是世界上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在世界上有超过1000种,我国有130多种,在四川就有47种。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间觅食。
四川自然环境复杂,气候较为潮湿,适合蝙蝠生活。石红艳说,在成都平原,有几类蝙蝠常见于瓦木结构的老房子和城市建筑物的缝隙中,比如东亚伏翼蝠、中华山蝠等,东亚伏翼蝠体型较小,比拇指大一点。“在农村经常能看到,到了傍晚,它们就会从阁楼、梁柱这些地方飞出来觅食。”另外,在攀枝花、盐源这些地方,还分布着一种果蝠,它们以林果为食。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蝙蝠也是。”石红艳说,无论是从传播花粉还是从消灭害虫来说,蝙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地位。上世纪80年代,蝙蝠还是成都的常客。在洞子口长大的李先生说,以前他家自盖的楼房上空,一到傍晚就有很多蝙蝠四处寻觅蚊虫。如今随着城市的扩张,蝙蝠在城市已经变少。
蝙蝠到底会不会传染病毒
做蝙蝠研究,经常需要到野外观察、采集蝙蝠。石红艳专门往蝙蝠的聚集地跑,有时她会爬上满是灰尘的楼顶,也会走进阴暗潮湿的洞穴。因此江湖人称“蝙蝠女侠”。
据了解,蝙蝠被指携带100多种病毒,包括SARS、MERS、埃博拉病毒等。“都说蝙蝠身上病毒多,做这些不担心会感染病毒吗?”记者问。
“所有的野生动物都可能携带病毒,蝙蝠身上病毒多,但也分情况。当然我们也会做好防护。”石红艳强调,吃蝙蝠的行为不可取,蝙蝠多以蚊虫为食,栖息地阴暗潮湿,就算没有病毒,体内也会富集重金属、细菌等。
在石红艳看来,蝙蝠携带的病毒,并不是蝙蝠主动散布出去的,而是人采用了不当的方式,让病毒暴发。
“我们应该给野生动物适当的生存空间,不去破坏他们的栖息地,就不会打破原有的平衡,也会减少疫病在人类的暴发概率,希望大家与蝙蝠等野生动物和谐共生。”石红艳还提醒,夏天是蝙蝠繁殖的季节,如果在马路上看到掉在地上的蝙蝠,可以用树枝挑起挂在树上,不必惊慌逃跑,也不要“赶尽杀绝”。(四川日报记者 寇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