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研究
    主页 > 期刊导读 >

博士人才培养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促进作用初探

随着我国研究生培养规模的不断增加,为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深化特色学科建设,促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全国高校还在不断探索,力求结合自身情况,构建合理的培养体系,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本文以福建师范大学动物学学科为例,通过分析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的成功经验[1-3],初步探讨八年一贯制博士人才培养对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为普通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一、八年一贯制博士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博士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如硕博连读制与申请考核制等,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促进了我国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了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建设。八年一贯制博士人才培养2000年开始在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目前已经逐步推广至大多数医学院,在人次培养和学科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4-7]。2017年,国家印发了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规划,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促进了高校研究生培养制度的改革。根据笔者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八年一贯制博士人才培养在本校的实施与推广,并以动物学学科建设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二、学科建设与发展现状

学科建设是高校的基本任务,也是高校面临的挑战。如何保留特色学科,发展优势学科,提升综合实力,是21世纪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福建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综合性大学,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以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是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其中,动物学是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特色学科与传统学科,培养过五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一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和十余位国内外知名教授,但目前学科面临专业人才紧缺、后劲不足的困境。因此,实施八年一贯制博士人才培养计划,必将有效地促进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三、普通高校八年一贯制博士培养模式

利用我校学科优势,将本科生推免制度与研究生硕博连读制度有机结合,通过研究生创新培养机制,可建立“4+1+3”本硕博贯通一体化八年一贯制博士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促进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

(一)对学校资源的充分利用

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质的生源,整合学校现有资源,充分利用、协同发展是可行性最佳的策略。福建师范大学具有优质的本科生源,如何通过研究生培养制度改革,吸引更多优秀本科生进入硕博士培养环节,这一问题迫在眉睫。建立八年一贯制博士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使学生得到很好的发展,还可以为社会输出更多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对学科建设的保障作用

学科建设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撑,高校除了引进高端人才之外,还需要培养创新人才,这样才能永葆学科活力。对于普通高校而言,优势学科的建设通常不会出现问题,其本身就具有人才凝聚力,但传统特色学科通常会面临引不到人才的问题。本校动物学学科建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此,通过八年一贯制博士培养模式培养更多创新人才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得到了体现,同时也对学科建设起到了保障作用。

(三)对学科发展的促进作用

学科发展需要人才梯队,即使通过全球招聘,引进一名高端人才,倘若没有人才梯队支撑,仅凭其一己之力,能够维持学科建设就不错了,何谈学科发展。高校一方面要对现有教师队伍进行重组与定位,另一方面要利用现有学科条件,通过八年一贯制博士人才培养模式储备传统特色学科人才,做到未雨绸缪,立足现实,谋求发展。以动物学学科为例,现有博士人才明显不足,且人才流失严重,急需制度和政策支持,保障学科建制与传统特色。

四、实施八年一贯制博士管理

普通高校实施八年一贯制博士人才培养完全可以借鉴八年制临床医学博士教育体制[5-7],利用其在招生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4-7],同时可以构建立体化教育平台与淘汰分流制度[8],加强八年一贯制博士人才培养的过程考核,确保培养质量、提升创新能力、完善保障体系、扩大国际影响、推动制度改革,从而实现普通高校内涵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