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禽康复师:“空中之王”的守护者
现在,我们已经很难看到气势磅礴的“鹰柱”,取而代之的则是在暮色苍茫云层之上,疏落的猛禽在孤独地飞翔;我们同样已经几乎不可能听到那划破长空的鹰鸣,因为它们的声音早已被车水马龙所掩盖。但是,有一群人却在无时无刻为了它们而四处奔走、与死神一较高下。
或许猛禽并不会感知到这群人的用心,当身体痊愈、回归蓝天的时刻也只能想到奋力的振翅。但,致力于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的这群人,不会因动物们的“沉默”、草木的“无言”而默默无闻,他们更不会因此而停步不前。
今天,生态融媒记者就带您走进北京猛禽救助中心,这里在地理坐标上并不著名;这里的人在身高外貌上,与常人并无特殊;但这里却写满了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中平凡的故事。
闹市区中的“孤岛”?接收救治猛禽的“专项医院”!
在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园内,一排占地约为数百平方米的房子并不起眼,周围甚至有些荒凉,只有走到院门附近,才能看见院门左侧上挂着一块牌子——北京猛禽救助中心。
诊疗室
戴畅和同事为猛禽套上称重袋
修剪嘴部形状
不太大的房间内,氧气罐、手术台、各类消毒器械一应俱全,乍一看就像一间简易医院。不过这里的“病号”不是人类,也不是人们熟悉的喵星人或汪星人,而是大家日常接触不到的掠食性鸟类——猛禽。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日行性猛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鹰类;一类是夜行性猛禽,也就是猫头鹰类。猛禽处在食物链顶端,每一只猛禽对所在片区的生态系统都具有重要意义。举例而言,猛禽吃蛇,蛇吃青蛙,青蛙吃昆虫,昆虫吃草,金字塔形一级级推下来,每只猛禽的生态功能都控制着很大一片植被。
生态融媒记者来到的时候,一只苍鹰正由康复师从室外笼舍抱来准备接受常规体检。“在猛禽中心,我们不会为这些鸟起名字,取而代之的是每一只猛禽在救助系统中都有一个唯一的六位数字代码与之对应。”这只苍鹰的代码即为,表示它是中心于2017年11月救助的第11只猛禽。
整个过程,康复师会用毛巾遮住它的眼睛,以此来减少受伤猛禽的应激反应。如果仔细观察还会发现,这里有很多特为猛禽发明的“特殊设备”:每只猛禽来此“住院”前后都要称重,为了使得它们顺利完成称重,康复师们缝制了不同尺寸的“布袋”,猛禽的上半身被柔软的棉布遮挡减少应激反应,腿部则穿过布袋上预先留好的位置,方便固定。
在检查完爪子、羽毛生长情况后,康复师开始为这只苍鹰磨喙,由于在人为环境下生活的猛禽,猛禽缺少野外自主磨喙的条件,以至于猛禽喙部过长,影响其正常进食,所以需要康复师来帮助它修磨喙部。接受修喙的苍鹰瞪着一双滴溜溜的大眼,不同于其他隼是大黑眼珠,苍鹰是黄色的,配上它较高的眉骨,平时睥睨众生的酷劲儿此时却透着一股憨态可掬的反差萌。
“它是在八大处被发现的,那会儿羽毛折断、脑袋磕破、颅骨和眉骨外露,嘴也被磕断了,推断是被人养过之后遗弃的。现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喙部,因为在笼子里被磨坏了来的时候特别短,所以不具备野外生存能力,我们需要根据它的生长状况不断进行修整,才能保证将来放飞后它能正常地撕碎食物。”在完成一系列的检查工作后,康复师戴畅介绍道。
从被救治时的虚弱厌食,到逐渐恢复健康,这只苍鹰在中心已经度过了近一年的时光,预计再过一两个月便可放归自然。号苍鹰无疑是幸运的,因为我们不知道有多少猛禽没被发现就失去了生命。虽然自然和人为原因都会导致猛禽受到伤害,但从救助的总体情况来说,人为原因所占的比重最大。“如今城市里高楼大厦林立,猛禽有时不能分辨玻璃墙面,会飞速撞上而受伤;还有人类非法饲养,他们既不能科学对待猛禽,又可能因为兴趣缺失而中途放弃,比如被关在卫生间终日不见天日的,剪掉尾羽拴上招财猫的……”种种情况都让中心的工作人员们心痛,“我们特别希望大家能够意识到,这些都是国家保护动物,不能人为饲养,若见到非法饲养的,也希望大家能够向森林公安举报。”
这也正是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成立初衷。说起这,时间要追溯到2001年,据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邓文洪介绍,当时有一批被海关查没的猛禽需要救治和安放。由此为契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站与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合作成立了这家专门救助猛禽的机构,也是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指定的“专项猛禽救助中心”。